ST百利涉嫌违法影响股价,湖南证监局连开四张罚单

2025-06-21 来源:指尖新闻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今年5月末,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以下简称 “湖南证监局”)一口气发布了四道行政处罚决定书,将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ST百利”或“公司”)及其时任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一众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公之于众,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间,ST 百利已屡次因各类问题遭受处罚,其在股市中的表现也因此跌宕起伏。

连番罚单,问题重重

根据湖南证监局披露的信息,ST 百利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导致公司资金流转异常;重大仲裁事项未及时披露,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运营状况的判断;对大额债务追偿消极怠工,责任人未勤勉尽责,极大损害了公司的合法权益。

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早在2022-2023年期间,ST 百利实际控制人王海荣就累计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高达1.92亿元,截至2024年8月自查公告发布时,资金占用余额仍有1.32亿元(不含利息)。直到2024年12月31日,王海荣才将全部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本金1.92亿元及应计利息959.85万元偿还完毕。而在信息披露方面,2024年5月17日公司新增一起涉案金额达8008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4.81%)的合同纠纷仲裁事项,却直至6月20日才对外披露,这一延迟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原则。此外,在对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缘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滕州瑞达化工有限公司等项目的大额应收账款及业绩补偿款的追偿上,ST百利的进度极为滞后,相关责任人未能履行应尽职责。

过往受罚,旧伤未愈

回顾 ST百利的发展历程,其过去几年屡次因各种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2023年年报发布时,审计机构大华会计事务所就对百利科技(当时尚未被 ST)的2023年财报出具了保留意见,并对其内部控制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原因是公司与多家供应商存在大额资金往来,却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实预付款项的性质、商业合理性及可收回性。基于此,2024年,百利科技正式变为 “ST百利”。此后,2024年10月9日晚间,ST百利及实际控制人王海荣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公司还收到湖南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责令改正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湖南证监局连发四道行政处罚指向占资行为,反映出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严肃态度。另外,由于资金占用所导致的信息披露不实构成对股民的欺诈受损的投资者,可依法提出索赔,让违法者承担赔偿责任、付出代价,这是从民事层面防范资金占用行为的应有之义。

股价波动,市场反应

频繁的违法违规事件以及接踵而至的处罚,不可避免地对ST百利的股价造成了剧烈影响。在股市中,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受挫,导致股价走势起伏不定。2024年,受负面消息冲击,ST百利股价整体呈下跌趋势。然而,在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公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偿还完毕后,股价却迎来了一波持续大涨。从12月20日至当年年底的8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47%。进入2025年,股价依然波动频繁。例如在5月中旬,ST百利曾连收3个涨停板,截至5月15日9:25,股价报4.00元,换手率0.41%,成交金额798.52万元,连续涨停期间,累计上涨15.61%,累计换手率为5.68%,最新A股总市值达19.61亿元。但在6月20日,其股价又出现大幅下跌,相较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5.78元,下跌了0.27元,跌幅达4.67%,报收于5.51 元,总市值为27.02 亿元 。

ST百利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自身形象与投资者利益。如今,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ST百利能否痛定思痛,切实整改内部问题,重新赢回市场信任,仍有待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CN-176】
转载请注明来源:财信网(财信中国)
ST百利涉嫌违法影响股价,湖南证监局连开四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