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产业 融合共创未来——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

2025-11-17 来源:科技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广东深圳举行。组委会数据显示,本届高交会共促成1023项供需对接和投融资项目签约,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

高交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本届高交会展览总面积40万平方米,设国之重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22个专业展区。

在国之重器展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上货架”的形式集中展出125项科研成果,重点展示高端医疗器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领域的突破,呈现了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其中,与上海联影合作的世界首台“摄像”磁共振引人注目。

“与传统磁共振相比,这台设备可持续捕捉解剖结构和功能组织活动的高清动态影像,对人体真实状态的观察、诊断和研究具有重大价值。”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梁栋介绍,这项独创技术成功推动磁共振从“静态拍照”迈向“动态摄像”。

高交会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一款纹理屏与周边建筑浑然一体,实现熄屏与环境的融合。该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肖华介绍,他们从最初生产LED高清大屏、照明硬件产品,到后来提供软件、系统以及进行视频内容创作,如今已成为“硬件、软件、内容、交互”一体化光显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本届高交会有近5000家企业携最新技术、产品与成果参展,实物展品比例超过90%,举办首发首秀和路演推介活动超过60场次,首发、首展展品占比达20%以上。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当日首发低空安全产品矩阵。该公司董事长许光銮表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核心是直面低空安全与商业闭环。低空安全产品矩阵的发布,旨在构筑“空天地一体”防线,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交会深圳理工大学展位。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本届高交会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遴选“高、精、尖”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在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区,各类机器人现场秀拳脚、秀能力。“我们参展,主要是为了解中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建筑。”来自挪威的肯尼斯·玛德索说,“我们已经交换了很多联系方式。”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展位,一款直径不到100纳米的磁性微纳机器人正在模拟血管环境中集群运动。该研究院副院长韩龙介绍,这款生物医用微纳机器人,能够在液体中游动,执行各种任务,并可以携带药物直达病灶,实现精准医疗。

本届高交会有俄罗斯、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参会。根据高交会实施的“136”计划,国际采购商占比10%、广东省内采购商占比30%、省外采购商占比60%。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副总理沙伊胡特季诺夫表示:“高交会每年都有新的升级,表现出非常大的潜力。因诺波利斯市今年会与深圳签署一份合作协议。”

高交会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或驻足拍照、或互相交流。深圳品牌“清闲智能”带来的一款动态人机工学椅,吸引塞尔维亚采购商米洛斯沉浸式体验“椅随人动”。该产品搭载全息随动系统、千人千背适配系统、脊柱拉伸功能等“黑科技”。“产品体验让人印象深刻。”米洛斯竖起大拇指。

高交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高交会期间,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主办,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中东主题路演活动举行。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近年来,沙特等中东国家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蓬勃涌现,这与作为中国AI创新高地的深圳高度优势互补,双方协同堪称‘天作之合’,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出海空间。”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表示:“商汤的全球化,从来不是‘把中国技术卖到海外’,而是‘用AI技术解决当地问题’。中东的耕耘不是终点,而是‘技术—本地—生态’模式的验证;深港协同也不是我们的‘专属优势’,而是大湾区给中国科技企业的宝贵馈赠。”

【责任编辑:沈世乔】
转载请注明来源:财信网(财信中国)
科技赋能产业 融合共创未来——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